日前,中原储气库群近70%的压缩机使用的是国产压缩机。中原油田表示,下一步,在中原储气库群进一步扩容的同时,将与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储气库压缩机国产化工作上进一步加强合作。
这主要得益于石化机械成功研制储气库压缩机,以及在天然气压缩机运维服务等方面持续做出的有效努力。
天然气压缩机是地下储气库建设的关键设备,被誉为储气库的心脏装置。随着中原储气库群的持续平稳运行,部分压缩机出现了“水土不服”现象,尤其是早期建设的部分储气库使用的压缩机大部分是“洋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会导致储气库停工。加之,部分运维人员无法及时到达储气库生产现场,对压缩机检修保养不及时、能力不足,导致部分压缩机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长时间、规模停工现象;与进口压缩机相匹配的“小零件”也是问题不断,压缩机使用的螺丝帽就有一个命途多舛的“前世”。
“别看小小的螺丝帽不起眼,一旦与设备不匹配,压缩机在后续运行中就容易出现问题。”中原油田天然气产销厂压缩机设备有关负责人孙东阳介绍道。
突破“卡脖子”、 换上“中国芯”,迫在眉睫。
作为天然气压缩机核心供应商,石化机械在无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十年磨剑”,全力自主研发“大吞大吐”能力强的高压大功率储气库压缩机。
2011年3月,以中原文96地下储气库项目为依托,石化机械正式承担重大装备国产化地下储气库用4RDSA-2/1500天然气压缩机研制任务。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他们坚持端好能源装备饭碗,细心开展现场调研,针对中原储气库群进气压力和排量、排压、排温等需求,联合用户开展合作攻关。2012年8月,国内首台储气库压缩机在石化机械成功研制,在中原文96地下储气库现场投产试运行。经试验、验证,压缩机组主要技术指标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振动、噪音和运行能效等指标优于进口进组。
文23储气库是国家“十三五”重点工程项目。为适应文23储气库注采气量变化范围宽、注采气压力范围变化大等特点,石化机械在完成文23储气库先导工程项目的压缩机研发制造任务后,成立产品和工艺设计攻关小组,认真总结先导工程项目相关经验,围绕压力高、排量大等复杂工况开展技术研究,取得显著成效。在该储气库累计投运的14台压缩机中,石化机械提供的先导项目压缩机2台、一期项目压缩机5台,在工艺适应性、振动指标等方面显现优势,实现率先交付、率先调试、率先投运,以50%的设备台数承担了储气库70%以上的注气任务。经专家组鉴定,石化机械储气库压缩机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压缩机组振动控制技术、大压差气缸润滑技术国际领先。
中原卫11储气库压缩机是石化机械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全部国产化制造的高端压缩机,具有压力高、排量大、适应范围广、供货周期短、性价比高、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等特点。
石化机械推进储气库压缩机国产化工作不断迈上快车道。
面向中原储气库群建设与运营,石化机械还千方百计响应用户需求,精心提供现场服务,设立运维项目部,全面保障储气库压缩机运行、维护和配件供应,现场开展故障诊断修复工作,提供从机组运行管理、健康管理、配件供应等一揽子服务。与用户联合建立压缩机专业化人才培养基地,对压缩机维保人员开展储气库现场操培训、压缩机生产现场培训交流和网络远程技术指导,截至目前,中原油田130多人次接受了石化机械储气库压缩机技术维保的专业化培训,为中原储气库群国产压缩机平稳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如今,中原储气库群投运的国产化压缩机完全可以跟洋设备媲美,再也不用被“卡脖子”了,采购和运维成本也降低了很多。
“通过我们自己对国产压缩机维护保养,大大提高了国产压缩机的使用寿命,为中原储气库群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6月27日,在中原储气库群召开的周例会上,孙东阳介绍说。